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窗口
首页 > 民生 > 正文

奔小康底气更足了——七星关区“五通”工程建设工作综述

20210117151613sogiov_b

七星关区燕子口镇通乡公路 (彭资竣 摄)

从“源头”到“龙头”,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涓涓细流润民心,贫困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
从青山到绿水,一条条公路延伸到村村寨寨,铺就成一幅脱贫致富的幸福画卷。

从田埂到山野,广大电力工作者翻山越岭、人拉肩扛,为贫困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电力保障,点亮贫困村寨的“万家灯火”。

……

七星关区聚焦基础设施短板,因地制宜谋划了脱贫攻坚水、电、路、讯、广“五通”工程,109.63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,2000多个电力设施项目为贫困群众“点亮”致富之灯,4300多公里通村、通组硬化路连通千家万户……大家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。

兴水惠民润沃土

水龙头一开,清水自然来。

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,朱昌镇山脚村村民吴少兵不禁感慨:“水龙头接到家里,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而发愁了!”

吴少兵一家,以前吃水一直靠屋后的一口水塘。平时还好,一遇到干旱,吃水就成了大问题。

吴少兵回忆,平常蓄的水根本不够用,白天干活,晚上还要到1公里外的地方取水,要找几个小塘才能装满一担水。

同村的村民陈勇强接过话茬说,尤其到年关,由于用水量大,实在没办法,有的村民只好出钱请人到10余公里外的地方拖运。

为解决饮水难题,朱昌镇实施了村级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,以自流、泵站提水及集雨工程三项措施,对山泉水、地下水加以利用,基本解决了山脚村饮用水困难问题。

在朱昌镇小微企业创业园,刺梨加工企业刺梨花开公司负责人表示,目前公司正在上两条生产线,加工刺梨需要稳定和优质的水源,所以集镇水源点的建设对入驻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“福音”。

朱昌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只是该区饮水工程实施的一个缩影。在实施项目时,七星关区委、区政府严格要求各乡镇结合当地水源地质条件、人口密度等因素,在满足工程实施标准的前提下,综合采取新建、改造、配套、升级等方式,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确保工程项目建成一处就能发挥一处的效益。

道路如虹铺坦途

“年年五谷丰,就是路不通;有货卖不出,致富一场空。”龙场营镇元岩村枷担湾组村民徐兴智这样形容过去的日子。

要致富,先修路;要脱贫,路先行。

2018年2月下旬,挖掘机发出的轰鸣声响彻元岩村,工人搅拌灰浆、搬石头、砌路基,工程车倾倒碎石、铺垫道路……

元岩村掀起了组组通公路修建热潮。

如今,龙场营白酒、跑山鸡、蜂糖李、菜籽油等特色农副产品迅速“走红”,村民收入不断攀升。

“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,政府照顾我们这些穷山窝,修了这么宽敞的路,现在去哪里都方便了……”村民罗昌才说。

罗昌才口中的路,是连接新伦村200多户群众的组组通公路,长11.7公里,于2019年3月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。

罗昌才家里种了白菜、梨等,长期以来由于进村的路不好,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,最后只能自产自销。如今,这一条路却成了罗昌才一家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。

道路修通后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。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已成为七星关区农村产业发展、农民脱贫增收的“助推器”,道路的畅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,农特产品不仅“卖得掉”而且“卖得好”。

照亮山区新未来

寒风凛冽,在普宜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裕民小区,市郊供电局普宜供电所的员工带着工具来到这里,设置宣传摊位,宣传安全用电知识,现场为苗族乡亲解决报装、接电等服务工作。

从裕民小区规划建设开始,普宜供电所积极响应民生需求,对搬迁群众服务早字当先、积极跟进,从前期临时用电,到居民户内用电都提前进行安排部署,满足新区搬迁群众民建设用电和新区长远稳定提供可靠用电需求,并定期安排专人跟进了解建设进度,及时为自建住房的居民们提供电力技术上的支持,指导建议居民购置灯具、开关、插座,保证用电安全。

伴着蔬菜大棚内的流水声,清澈的井水顺着田垄流向大棚的远处……得益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,在小吉场镇德胜社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一座座蔬菜大棚生机盎然。

电力足了,扶贫产业通往市场的“致富路”也通了。

“以前村里电力设施老化,电压低、容量小,遇上极端天气,群众生活用电尚且不稳,更别说发展产业了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传国说,通过新建变压器、架设线路、提高用电容量等一系列电网改造升级后,不仅社区里的生活用电有了保障,生产用电也更加可靠。

为致富产业“充电加油”,德胜社区党支部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在蔬菜大棚基地,与丹东莓好企业合作经营草莓大棚444个。草莓以每斤25元到30元的价格出售。

在高标准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同时,毕节市郊供电局还不断拓展带电作业范围,减少电力线路停电次数,让产业扶贫项目用电无“忧”。

一根网线架“金桥”

互联网拉近了时间、空间上的距离,“一根网线”所到之处牵出了无限可能,为农村经济转型架设“金桥”。而这一切,均得益于宽带、光纤、广电网络等项目的实施。

陈章军是大屯乡大河口村一位有着20年椪柑种植经历的村民。每次椪柑成熟,他都是又欢喜又忧愁。

“以前卖椪柑很难,要走很远的路,来回40多公里,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,打着电筒背到街上卖,而且路也不好走,都是山路。”陈章军说,“要是到下午五六点钟还没有卖完,就得低价处理,有时候价格低到等于白送。”

一根网线、一块屏幕、一部手机,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“出山路”,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“新农具”。

如今,电商扶贫进了村,物流服务到了山里面,为农产品出山打开了便捷通道,农户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。

“现在好了,我们只要把橘子摘好,送到村里的电商综合服务站里,自然有人来拉出去,省了好多事,关键是卖的价钱还高。”陈章军的椪柑今年已经卖了三四万元。

从“空间上的万水千山”到“网络里的近在咫尺”,七星关区丰富的农特产品借助互联网“飞”出大山,为贫困群众拓宽了致富路。

2018年以来,七星关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,新建基站、接入光纤、架设光纤,实现了行政村通光纤,自然村寨、旅游景区、园区、企业等的电信、移动、联通网络的全覆盖,区内主要交通干线及县乡公路、通村公路、通组公路沿线电信、移动、联通网络全覆盖;与邻省交界处的网络信号无盲区。

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,搭建了无数“黔货出山”平台。随着网络建设逐步改善,七星关区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,借助互联网营销张力,成功形成“电商+扶贫”模式,大河口椪柑、太极古茶、毕节大白萝卜、七星关鸡蛋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,走出了一条小康新路。

编辑:蒋敦萍
编审:
监制: